close

這幾年我總是不自覺的將人與生命排在題材的第一順位

這也是令自己驚訝,且恍然大悟的潛意識

或許跟朋友間相繼的懷孕有關係吧(笑)

 

漸漸的也發現到,人人之間需要不斷的付出給予,彼此才能夠成長

就像是錢一樣,一定要有進有出,才能財源滾滾

如果你捨不得給出,怕給了回不來,那入的機會相對變少了

當然對於給予,與金錢比起來,現實生活面的容易多了

給一句話、給一劑鼓勵、給一比知識,有時候給予是無形的,甚至自己也沒有發現到的。

 

而台灣正面臨著有關於給予付出的問題,這是與師友討論出的結論。

 

對於設計方面,無可否認台灣擁有非常非常多人才,但卻無法茁壯的原因是什麼?

一粒粒的碎鑽分布在台灣的各個角落,努力的發光,努力的綻放,求外在注意到它們的存在。

他們做得很好,很努力,無庸置疑!

但因台灣傳統教育的關係,教導我們唯有競爭才能夠出人頭地,每個人都要"留一手"才能比別人好,比別人賺得多!

小鑽石越來越多,卻無法茁壯,就算是對方只是個石頭,卻還是可以打敗我們,因為他們是一顆大石頭,我們是很多顆小鑽石,無法集合成一顆大鑽石來綻放。

 

現在年輕人心中常常冒出的想法是,社會的事情不關我的事(就連自己時常也是這樣)

我們不想管看起來複雜的政治,政治人物一個個比一個看起來虛偽

從此我們相處在年輕人是年輕人,中年人是中年人、老年人是老年人、幼兒是幼兒

我們拿了一把刀子,把社會切割的非常乾淨,彼此不干涉彼此

很多時候不了解是真的不了解,還是不想去了解,其實心中也是很明白的。

 

回到給予與付出,有時人不想給予,是因為缺乏勇氣,就像是課堂上學生總是不敢表達自己意見,害怕自己意見是錯誤的,會很丟臉,或者怕被傷害,這是自己給自己設的保護膜!

有時候別人會推翻你的付出,但此時別人也開始付出,另一方面想,這何嘗不是件好事?!

說到來,或許付出真的是需要勇氣的!

 

提出想法是種付出,給予指導是種付出,賦予鼓勵是種付出;我們承受著彼此的付出而成長,給予的多,獲得得更多。若握著拳頭吝嗇給予,什麼也得不到;但若張開手,不但能給予,別人也能賦予

當我們有能力時,該思考的不是怎樣讓自己獲得更多、變更好,而是自己能給予社會些什麼!

因你得到的多,不代表你有福氣,真正的福氣是你能夠給予的多。

所以身邊總有很多福氣的人們,讓自己覺得很榮幸!有時甚至是感動的

 

最後在寫個小小的體悟做為終生的座右銘吧!

人與人之間應保持基本的尊重,無論性別、年齡、外表,因潛力是無窮盡的。

為社會的付出並不是只單方面著重在表面,無論做什麼事,最終都會牽到同一條線上,社會的體系是環環相扣的!心植善念,不吝於給予,是最終的目標。

 

之前跟友人討論過,自己在自己沒有做得很徹底的時候,總是會說很多想法,因為總是想督促自己往期望中的自己方向前進,然而現在不期望是自己單方面的前進,而是團體的前進。

 

 

 

既然最近有很多朋友有寶寶,我也來說個昨天跟老伴燕妮討論的attachment theory。

學術上當然不是了解的多,但我想到之前有個文章寫的育兒方式,倒是跟attachment theory背道而馳了

文章中的育兒方式,是寶寶在哭泣時,你不能抱他,要等他不哭了才抱,代表一種鼓勵

 

但依照attachment theory的實驗,個人推論的結果(?)

通常這樣的小孩子會變成-焦慮矛盾型(Anxious-ambivalent)

此類型的小孩即使當母親就在身旁時,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。當母親離開時,孩子會非常的沮喪;當母親回到身旁時,孩子又變得很矛盾,明明想跟母親保持親近卻充滿憤怒,當母親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抵抗。

 

對於這學說我也還不是甚懂,就交給專業的人或者請看維基百科囉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tia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