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Dec 22 Sat 2012 00:35
找自己的生活著
- Dec 18 Tue 2012 20:32
東風
孔明借東風
被人反將了一軍
這種技法真是高竿
今日臣服:D
展展真的是太有趣了
- Dec 18 Tue 2012 00:06
夫子
在他眼裡
我像是個被遺忘的小丑
或許
是自己認為自己是小丑
才會這樣認為
- Dec 17 Mon 2012 23:07
J
看起來
他總是把我放於心的前面
- Dec 17 Mon 2012 20:35
動機
那篇論文的創作動機寫著,女友自殺死後,原因或許是自己
看了這句,內心無限的衝擊
才知道,或許那才是真正的"動機"
所以動機到底是什麼呢?
我做任何事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?
- Dec 13 Thu 2012 21:43
最美的愛,是讓你從自己身上發現愛
轉於 http://womany.net/read/article/1958
愛是什麼?這個常常被人們提起、看似簡單的問題,卻往往被發現似乎沒有人能夠好好地說明:到底什麼是愛?
從小時候開始,無論從人們的談論、電影、小說、歌曲或電視中,我們總被教導能夠遇見愛、碰見那個『對的人』,機率是微乎其微的幸運,彷彿愛情,是一道能夠被計算的機率問題。但我曾經在心理學中讀過一種說法,所謂的『那個人』,其實只是源自於人類心理上的印記 (imprint) ,從出生開始,我們被父母扶養長大,小男孩會開始愛上母親,女孩會愛上父親,然後分別把自己父母親的形象當作男人及女人的典型,在潛意識中我們會默默將這些典型做為自己理想對象的條件。於是當長大之後,我們遇到了吸引自己的對象,大聲驚嘆:「我們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!」但你為何會被特定的形象吸引呢?因為那個男人有某些地方類似你的父親,那個女人有些部分像極了你的母親。但其實,沒有任何人可以跟你內心的印記完全一樣,所以當雙方越深入認識,你開始疑惑:「這不像是當初的他!他一定是有哪些地方改變了!」--但其實,他還是他,你還是你,而你不過是愛上自己心中埋下的印記。
先不論這個科學上的發現,是不是真的能回答歷來人們接喜愛談論的『真命天子、天女』問題,我只是想討論,我想所謂愛情,並非只是『對象』的問題,在被愛之前,我們應該先有愛的能力。
- Dec 11 Tue 2012 22:02
我的論文是什麼